close

 

https://www.facebook.com/mr.elkboy/posts/730449867163677

《”天分”不靠老天爺,那是你才能給孩子的好東西》

很多人問老木:「妳為什麼能生出那麼有天分的孩子啊?」
其實,「天分」這個名詞是結果論的。

如果一輩子從沒拿過鍋鏟卻第一次就端出天菜,那肯定叫天分無誤。

又例如一個小孩從沒被仔細的鼓勵過,沒機會開發繪畫方面的潛能,沒看過畫展,不認識古今中外任何一個畫家,平時缺乏美感力的引導,沒人教他如何欣賞美好的事物,人生除了彩色筆之外沒接觸過任何其他媒材…..,某一天他卻突然創作出驚豔的原創作品。如果真是這樣,那人們稱之為”天分”就實至名歸了。

不過,我們家兩隻熊孩子顯然沒有這種天生神力,一點點天分是有的,不過那小小的天分也僅夠用於維繫熱情之上。

雖然目前一個12歲、一個8歲,但可別小看孩子小,他們投資在美學的時間上足足佔了90%以上的人生歲月,兩兄弟從1歲多開始天天畫、日日畫,迷路至今資歷11年,dd 7年,累積畫作塞爆全家上下,回想起來,注入的光陰竟比讀醫學院還久,所以人間從來沒有一蹴可及的事啊。

假使浮出檯面的才華才能被歸類為”天分”,那究竟有多少孩子因為少了伯樂而遺失了天分? 又假設,今天換了一個成長環境,那迷路和dd還會是個”有天分”的孩子嗎? 這實在是一件值得思考的事。

在這個一味追求背書考試的社會裡,有心替孩子累積成績單之外軟實力的爸媽,多半只能單打獨鬥。畢竟在台灣,美學教育向來是微不足道的,剩下那一點點關於美感的心腸也都走錯了方向。

嚴格說起來,美術課是這個島上的偽科目。

幾十年下來我們用似是而非的方式教導孩子,於是幼稚園時期,誤把著色本和材料包當成”美術”,不塗出框框才是好孩子,照著說明書上的步驟按部就班乖乖做,模擬得越精準越能獲得讚美。上了小學後,大人不是要求畫畫一定要描黑框才”夠清楚”,就是整張紙一定得塞得滿滿滿才”夠認真”。在代代相傳的”從眾性”裡,我們赫然發現,台灣從南到北每一個孩子竟都擁有一模一樣的天空,人人整齊劃一地描繪出毫無必要卻勢必存在的”笑臉太陽公公”,從爸媽那一代直至孩子這一代皆是。

仔細觀察台灣孩子的成長過程,他們經常還得受到某些偏見干擾,例如嚴重荼毒美學的「性別刻板印象」。女孩們的生活裡充斥著除了公主還是公主的公主故事,於是她們只好不停地畫著各式各樣的公主,一整盒的彩色筆,最先用完的絕對是粉紅色,愛心、蝴蝶結、蓬蓬紗和亮晶晶的裝飾也永遠都是定義”可愛”的唯一角度。

另一方面,男孩們打死不用的正好就是粉紅色,他們不敢畫粉紅色的跑車或機器人,因為那樣做極可能會被大人質疑、被同學嘲笑,男孩的任何用品都必須是藍色或綠色,從他們還是寶寶的時候爸媽便是這樣挑選衣物的。

當你讀到這裡,若仍認為上述的著色本、材料包、描黑框、塞滿滿、笑臉太陽和粉紅公主畫….都是些很正常的事,那麼,極可能是基於以下幾種原因:

1. 你打從心底覺得美學這種東西無要無緊,所以無須在意 (美學其實比你想像的重要得多,它不但影響生活品質,在未來的世界裡也是競爭力)

2. 你也是這麼長大的所以沒甚麼不對 (但孩子有權進化,你更有責任進化)

3. 你真心覺得女孩畫粉紅才可愛,男孩選擇太娘的色彩不妥 (不反對你的美感偏見,但我們無權左右孩子對於色彩的個人意志,顏色不是原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於童年裡愛畫畫的心願日後成了遺憾,所以當媽媽這十二年以來,老木每日仔細拿捏關於美學養成的互動方式,從自己的童年經驗裡抽絲剝繭出許多”可”與”不可”,只要一些觀念的轉換,孩子就會大大不同,簡單整理以下的『10不8要』提供參考:

【老木的10不原則】

1. 絕不把畫得「好像」當成讚美,因為這種讚美會迫使孩子追求寫實,想像力停擺。

2. 絕不批評作品好壞,因為藝術是非常主觀的看法,沒有標準答案。

3. 絕不比較孩子之間的作品,因為沒有人會拿拉斐爾與梵谷作比較,藝術不是數學,既然沒有正確解答就不該打上分數。

4. 絕不規定先用鉛筆打草稿,既然藝術沒有對錯當然就無需糾正,擦來擦去只會擦掉大膽下筆的能力,而那正是孩子才有的天生神力。

5. 絕不要求把畫紙填塞滿滿,因為留白是創作的一部分,你可以干涉孩子的飲食、成績、態度…就是不能干涉他們的創作。

6. 絕不要求顏色越多越好,不以繽紛程度決定孩子用心程度,因為色彩多並不等於美。

7. 絕不要求實事求是,藝術無干科學,請不要干涉孩子的綠色天空、藍色長頸鹿或正方形車輪。

8. 絕不接觸加工性質的勞作如材料包,不碰強調整齊和服從性的著色本,我們應該遠離代工的奴性,而藝術的境界裡從來不講整齊和服從,若真要訓練那些,拜託請從別的項目下手。還有,訓練小肌肉方式千百種,但山寨美學絕對不算一種。

9. 絕不鼓勵一味模仿卡通圖案,畢竟那畫得再好也是別人的作品,孩子喜愛卡通天經地義,偶爾模仿難免,但建議花點時間引導他們離開耽溺。

10. 不鼓勵小孩參加繪畫比賽,獎狀只是一紙滿足爸媽的虛榮心的保證書,分析40年前至今,舉凡台灣的兒童繪畫比賽,管他甚麼單位、甚麼主題,前三名作品永遠大同小異(畫面滿滿滿、色彩五花八門、越具象越好、越寫實越好),看多了之後連哪一張是哪一張都記不得!由於人們慣於以刻板印象評論兒童繪畫,孩子也只好丟掉屬於孩子的天真。特別是基於目前台灣鮮少專業的兒童繪畫評審,大部分受邀評審都是在兒童心理學與兒童發長常識不足下自由心證的非專業”專家”,至今多以老油條的角度來衡量作品好壞,畫的越像大人才越能獲得青睞。所以如果太常參加比賽,容易使孩子為了追求名次而學著討好(陌生人),進而失去個別風格。繪畫是一種自我滿足、自我進化的過程,特別在孩童時期,千萬別讓孩子為了大人的功利主義而畫。

【老木的8要法門】

1. 要大量講故事、多聊天、多聽音樂、多多旅行,這一切都將慢慢累積成孩子的創作素材,即使不提筆畫畫也會內化成涵養。

2.要廣泛接觸多元藝術,畫展、繪本、藝術類電影和書籍都很重要,除了Hello kitty或超級英雄聯盟之外,孩子的美感值得更多投資。

3. 要鼓勵孩子”觀察”和”感受”身邊事物,氣溫、口味、觸感、聲音、情緒、顏色、形狀…,啟動五感潛能之後,孩子的世界大大精彩。

4. 要鼓勵孩子畫心裡的感受大於眼見的實物,用”心”才叫創作,眼睛和手都只是傳達意念的路徑而已。

5. 要引導孩子用繪畫紀錄生活,畫面是培養表達能力的重要介面。

6. 鼓勵孩子天馬行空,說自己的故事、創造自己的角色、設計自己的構圖,勇於原創的價值遠遠超過想像,未來有助於養成開創性人格,影響層面很廣。

7. 藝術不侷限於繪畫,鼓勵手作是更重要關鍵,雕塑、木工、編織、縫紉、摺紙、烹飪….皆是,不但能增強3D立體感、啟蒙”設計”概念,同時達到耐性與實踐力的養成。

8. 引發興趣最重要,孩子最需要來自爸媽的肯定,一個愛的鼓勵,一次愛的擁抱,一個崇拜的眼神,一種長長久久的陪伴…這些才是他們前進的最大動能。

這篇po出後勢必引發許多不以為然的聲音,不過老木仍誠心盼你能試試這些方法,既然舊思維已加工出無數泛泛之輩(如你我),不如從今起以新的引導方式來創造新的下一代,這無干未來從事藝術相關工作與否,一切純粹為了讓我們的孩子懂思考,有想像力,養成勇於創新的特質並活出美感人生。

畢卡索說:「孩子都是天生的藝術家」,所以,換個方式或許才是珍惜天賦的方式,縱使我們不確定老天爺是否給了孩子美學方面的天分? 但能確定的是,老天爺絕對給了每一位爸媽進化的天分!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親子
    全站熱搜

    SmilePudd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